• 695.94 KB
  • 2023-12-07 09:00:06 发布

中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让作文的语言有文采素材(pdf) 素材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 年中考作文高分技巧:让作文的语言有文采 孔子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考试作文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支撑, 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 文章难以升华。如果要想让阅卷老师一看到这种语言,心中就感到暖洋洋的,心 情舒畅起来,就必须使用有文采的语言。 一、锤炼词语,文采斐然。 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锤炼,词语用得好,用得准确,用得细 致,往往能一字传神,使“字活而自响,句健而自妙”。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 谜里有这样一个句子: “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讲野象用象牙来处理草球,用“踢”似有搭配不当之嫌,但是用“顶”、“撞”、 “触”“拱”都不及“踢”字准确。象牙虽是长在嘴里,但是它那么长,只要大 象把头稍微低下来,它就成了辅助脚;大象又常用它,运用自如。所以,野象以 此玩球,太像人们常见的人用脚踢球了。这个“踢”字看似搭配不当,实则准确、 生动,易于理解。 再如有同学写海水:“我慢慢地游向大海,有时海水会趁我不注意跳到我 的脸上,吻一吻我被海风吹乱的头发,逗得我哈哈大笑。”这里的“趁”“跳” “吻” 三个动词用得极其传神, 不仅写出了像孩子般的好动调皮, 也写出了 “我” 的喜爱之情。 二、运用修辞,增强效果。 修辞手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用得好,特别是 比喻运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语言的 表现性、形象性。 比喻最大的好处是使语言具有形象性,使被比喻的人或事物可感、可想、可 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事情慢慢有些好转,但那心事已纠结成片, 飘落在我心上。 宛如时光深处的花朵, 见证了曾经极致的绚烂。 惟余以声声咏叹, 画过眉间心上。于是,那些迷茫就像隔年的草根,总是在我意志薄弱的时候潜滋 暗长,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裂变,与我如影随形。”将心事比作时光深处的花朵, 生动地写出了青春期心事的美好,将青春期的迷茫比作隔年的草根,形象地写出 了青春期的苦闷。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灵动飞扬。 拟人手法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激发 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例如: 一阵风吹过,树上被秋踮着脚尖染黄的叶子沙沙作响,似在默默呜咽。我读 出了梧桐的落漠与惆怅,它在感叹,为何生命如此短暂,转瞬即逝,平凡的一生 如此不堪回首?我在心里咀嚼这一缕阴沉。 秋“踮着脚尖”,叶子“默默呜咽”,这是用适合于人的动词写物。另外, 还可以用适合于人的形容词、名词来写物,使物具有人的品质或身份。 三、句式灵活,交错和谐。 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 变式之不同。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 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整散结合。即以形式多样的散句作为语段的主体,同时恰当穿插句式整齐的 对偶句、排比句,以增强行文参差之美。例如: 没有蓝天的深邃, 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壮阔, 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 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先以“没有可以有”构成三组转折式排比作比喻论证,再以散句推 出结论,先整句,再散句,整散结合,使表意更周密,也更丰厚。 长短交错。短句无修饰语,节奏明快,生动活泼,长于记叙;长句结构复杂, 气势畅达,严密周到,长于议论。二者结合,舒卷自如。例如:“不知你是否留 意过小学校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景观:上学和放学时分,六十岁爷爷, 五十岁的奶奶,四十岁的阿姨,三十岁的姑姑,推自行车的,坐摩托车的,开小 轿车的,男男女女,风雨无间,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那情景让人感动的同时 也让人无奈,让人辛酸。”先是“不知”一句长句,领起数句短句,再以长句“那 情景”结束,而这一长句中又夹“让人无奈,让人辛酸”两个短句,长短相间, 语气协调和谐。 四、引用诗文,增加蕴涵。 古典诗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适当 引用,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引用有直引式、修饰式、镶嵌式和化用式几种形式。直引式,就是直接引用 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修饰式就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以修饰语 的形式出现。镶嵌式就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 中的一部分。化用式就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 的文章。 例如:“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 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 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 这是镶嵌式引用,并不点明是说的, 所引的诗文名句,多半是充当谓语,起到替自己来进行描述和议论的作用。 再如:“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 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 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粗心人看不出这里有什么引用,但这里每一句都有一句诗文,如“灞桥伤别的烟 柳暮云”就化用了陆游秋夜怀吴中的句子“灞桥烟柳知何限”;“小轩窗里 默默的相对”就化用了苏轼江城子里的句子“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就化用了李白鹦鹉洲里的句子“鹦 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作文语言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不能仅满足于把自己的感情 思想表达出来,还应力求做到用语更规范,更优美,更动人。只要我们善于借鉴 名家的规范语言,汲取生活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一定能 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丰厚的语言积淀,使作文语言文采绚烂,熠熠生辉。 范例剖析 从迷茫到清醒 成都一考生 谁的青春,不迷茫。 题记 突破要领之一:设置与标题有关的题记,引起全文,首先点题。 听着满教室分发试卷的声音,我无精打采地坐在靠窗边的座位上,打量着每 个人的面庞,一种无法排遣的忧伤弥漫心头。我想去散散步,便走出教室,目光 扫过“明星榜”,我在一排排名字中寻找着,期待着,一边又一遍,最后才在一 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自己的排名。 其实还不算太糟吧,我试图安慰自己,麻痹自己,好像自己看起来还不算狼 狈,但待我默默的回到座位后,内心又开始一遍一遍的质问自己:这真的是你想 要的结果吗?究竟是你不够努力, 还是你没有实力?我无助地望着没有云彩的天 空,它已经失去明亮的颜色,一如我晦暗的心。(细腻的心里描写和对应的景物 描写互相像渲染,更加突出了“我”的迷茫和沮丧。) 我不知道怎么回到家的,父母并没有向我提起成绩的事,也许是不忍揭开我 的那道伤疤,可是不揭不代表不存在,它兀自在我内心深处隐隐作痛。时间慢慢 流逝,在那心思已结成片,盘踞在我心上,甩不掉,解不开,更缓缓攀上我的眉 间,拧成打不开的死结。 那些迷茫就像烧不尽的草根,总是在我意志薄弱的时候,潜滋暗涨,长满内 心的每一个角落。 手上抓着那份触目惊心的试卷,我忽然一激灵:我就这样认输了吗?未来不 可期吗?不,绝不。那么,加油!(心理描写,连续两个问句和坚定的回答,促 成了从迷茫到清醒的转变。)我给自己竖起大拇指。那之后,上课时,我努力使 自己精神更集中,以提高学习效率。下课后,我拼命的刷一道道习题,背诵一个 个单词,推敲一个个物理概念,积累一个个化学公式。实在熬不下去了就默默背 诵:“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突破要领之二: 我意识到不能继续沉沦下去, 消沉下去, 开始努力、 自强, 此刻的清醒与前文的迷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的考试,我一次比一直考得好,逐渐追上了“学霸” 们,终于在期末考试后,我跃居明星榜前列。 从迷茫到清醒,从逃避困难到迎头赶上。这是一段属于我的青春故事。因为 迷茫过,所以清醒着; 因为徘徊过, 所以拼搏着; 因为拼搏过,所以幸福着。 (三 个“因为所以”句式的使用加强了“幸福”与“清醒”的因果关系。) 迷茫不可怕,说明里还在向前走。失败虽可怕,只要你还能爬起来, 突破要领之三:以“后记”结束全文,与“题记”形成首尾呼应,含蓄而 生动地点明了文意。 后记 【学习要领】 1.层层铺垫,跌宕生姿。文章一开头便展现了“我”无法排除忧伤的画面, 接着用了大量心理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然后才写自己的奋发图强。如此层层铺 垫,使得情节波澜四起。 2.语言优美,修辞生动。文中使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 诗意满满,情意昂然,语言灵动飞扬,如“那些迷茫就像烧不尽的草根”,用了 比喻,将青春期的迷茫,比如烧不尽的草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迷茫总是挥之不 去的情状。 【突破要点】 1.融情于景,描写细腻。在知道成绩不理想后,考生描写自己的心理时并非 只填充含有负面情绪的词语,而是结合当时眼中看到的景色, “我无助地望着没 有云彩的天空,它已经失去明亮的颜色,一如我晦暗的心”,直接点明了情与景 的关系,不仅生动形象,更十分细腻。 2.选材真实, 引人思考。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 必然会有让自己意志消沉的事, 或许是没能达成某个愿望,或许是与朋友产生了分期,或许是与家人有了争吵, 而成绩下滑必定是不少学生都会面临的难题。考生选择真实的材料,容易引起读 者的共鸣,并引导读者一同思考:当陷入迷茫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美文推荐 兀自花开兀自芳 一考生 深谷幽兰,静静绽放,不羡牡丹之华贵,花香自赏;明月昙花,不慕玫瑰 之绝色,清香诱人。无羡无慕,不仰望,不自弃,兀自花开,自然绝伦。 诚如李清照所咏:“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自有体性 温柔,迹远品高,何必羡慕碧牡丹、绿萼梅那样的名声?亦如舒婷所唱:“你有 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 勇的火炬。” 人间百态,命运无常。你羡他人之绝色,人慕你之才华,本无可厚非。然仰 望别人之时,又被他人仰望,最后失去自我,不免令人嗟叹。 古有张仪,曾因见解不被他人接受而被暴打至动弹不得。妻见此悲痛欲绝, 他却坦然以对,吾有舌,足已。后至秦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官至宰相,助秦纵 横捭阖。 张仪不似仰望他人之辈,慨叹命运不公,暗自垂泪,而是清醒认识到自己的 长处,并真知灼见地预料到,自己的巧舌,是自己成为人生赢家的利器。 若那些钦羡慕他人之辈,皆能如此认知自我,又能如此满足命运所予,岂不 少了一份急躁与烦忧,多了一份“而又何羡乎”的坦然? 世风浮躁,盲目追从他人之辈,多为名利所囿。名利的桎梏,使他们无限期 盼,仰望他人成就,而少了一份自醒,多了一份求而不得的怅惘。 不妨学学放翁知足常乐的心态。“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晚 景凄惨如放翁,仍满足日常琐事,深谙人间有味是清欢。“老翁也学痴儿女,扑 得流萤沾露湿。”童心若此,知足若此,又何来仰望他人不可得的叹惋? 不妨放下名利的包袱,收拾好自己追求理想的心情,专注自我,兀自花开。 恰如复旦大学秦绍德教授所言:寂寞出学问,被媒体过度关注的学者做不出 学问。而被外界纷扰迷了眼,只顾艳羡他人不专自我的人终抵不了理想的彼岸。 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 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不用仰他人,花香自来。 散发着孤独气的天才画家梵高,被世人和社会抛弃。面对身世悲苦,他寂寞 地面对画纸和染料,他将理想化作一株株金黄茂盛的向日葵,在狂风中无惧地绽 放着, 那是一种怎样的自强不息! 又是一位怎样的君子啊! 人们惊叹于他的才华, 殊不知绚烂至此的向日葵,只有用孤寂与执著,才能在理想的画布上绘出。 所以, 仰望不了别人, 没什么大不了。 等你花香馥郁之时, 自有别人仰望你。 【名师点评】 1.标题典雅,文辞优美。文章多用短句,特别是四字短句,如“兀自花开, 自然绝伦”、“人间百态,命运无常”,兼有文言色彩,典雅庄重,短促有力。 多用比喻,如“兀自花开兀自芳”“人生赢家的利器”“理想的画布”“等你花 香馥郁之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 2.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古有张仪,放翁,今有秦绍德教授,国外有画家梵 高,引言有李清照的词,舒婷的现代诗诗,放翁的古体诗,从人物到诗文,古今 中外,内容丰富。 3.娓娓而谈,感情真挚。似与朋友促膝谈心,娓娓而谈,如“童心若此,知 足若此,又何来仰望他人不可得的叹惋?”“那是一种怎样的自强不息!又是一 位怎样的君子啊!”真情倾吐,不作无居高临惊人语,有谈心之意,无教训之心。 考题链接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相距不远的海, 一片是活水, 鱼儿在水里游, 鸟儿在海边唱, 充满了勃勃生机;另一片是死水,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鸟儿的鸣啭,更没有孩 子们的欢笑。注入这两片海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为什么差距如此大?原来活海 接纳河水但并不保守,海里每流进一滴水就流出一滴水,接受与付出以同样的速 度进行。死海则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 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 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 题为题)。(5)不少于 550 字。(6)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 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试题解析】 接受与付出这个话题谈不上新颖,所以本题要想写得出彩,重点应在材料、 文体的选择和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这里提示几种思路:一、写成记叙文,描写 我照料病中的母亲的亲身经历,引出一番感悟--只会接受的人生是懦弱无能的, 只有接受的人生是苍白无力的。 二、写一篇童话,以一朵栀子花自述的形式诠释话题,抒写幸福着别人的幸福, 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的心声;三、写成抒情散文,阐明一个道理--接受与付出如同 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洗礼,等待为理想付出自己最美 好的时刻,即使只是一刹那的芳华。 另外,虽然话题材料以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体限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