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50 KB
  • 2023-12-05 03:50:02 发布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美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析,品味诗中创造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意美。2、以“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为探究话题,探讨本文所写景物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学习重、难点】 以“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为探究话题,探讨本文所写景物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教材助读成长心灵】温馨提示:用双色笔(红黑笔)勾出预习中的重要知识,并加以识记。1、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他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内心纯净,诗歌富有激情。他不但在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是一位爱国赤子,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了一个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不论是他的师辈、同辈还是晚辈,都赞美他,崇敬他,足见他的人格魅力。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2、康桥,即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有70几位剑桥学子获诺贝尔奖,6位英国首相,牛顿、培根、拜伦、罗素、维根斯坦以及查尔斯王子都曾是这里的学子。康桥,即为剑桥。徐志摩于1916年考入北大,4年后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作者在康桥上看云,在绿阴下读书,在草地上仰卧,在康河里划船。。。。。。康桥就学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乐论。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所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徐志摩的挚友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种“单纯信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诗人在康桥学习生活期间所受的熏陶与生活经验。1920~1922年,诗人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气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对产生于英国等西方国家“自由”与“民主”的思想非常信崇。诗人虽然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却对现代喧闹的都市文明抱持一种拒绝的态度,始终膜拜和沉迷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崇尚大自然的精神境界。他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中,在康桥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发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因此,康桥不仅指诗人生活过、求学过的地方,也成为诗人永远的精神故乡,康桥在诗人心中,就是大自然、美与和谐。所以诗人在其散文《吸烟与文化》中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爱”的信仰在“单纯信仰”中位于核心地位。“爱”的信仰也初步形成于诗人求学康桥期间。1920年,林徽音之父林长民携女游历欧洲,徐志摩得以结识林氏父女,兰心慧质的16岁少女林徽音令诗人陷入情网,不可自拔。“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的确将恋爱视为“生命的中心与精华”,他不惜以金钱、地位、学位、荣誉、友谊、亲情与生命等为代价,终生孜孜以求“唯一灵魂之伴侣”。1928年,诗人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写作《再别康桥》时期,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感慨万千。此情此景,就像当年陆游重游与表妹唐婉发生爱情悲剧的故地沈园,陆游触景生情,分别创作了《沈园》和《衩头凤》,其中的感伤情绪全部来自那段诗人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再看“自由”和“美”的信仰。徐志摩由英国回国以后,曾经渴望中国也能实现英国式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20年代“胡适派”文人发动了一场与军阀当局争人权、要法治、实现宪政民主制度的政治斗争,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最后在军阀政府的高压下归于失败,从而给徐志摩“自由”的“单纯信仰”以很大的打击。徐志摩十分欣赏泰戈尔鼓吹的所谓“农村建设计划”,具体目标是在农村建立学校、合作公社、医疗队、救火队、蓄水池、加强畜牧业与手工业,提倡全民性的文艺运动等,但由于军阀混战,4 计划胎死腹中,后来他多次想重新实现这个计划,都屡因社会动荡而夭折。随着诗人在国内呆的时间越长,诗人耳闻目睹越多的社会黑暗与丑恶,令他越加失望与灰心。他因而写过反映下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诗歌,如《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与《盖上几张油纸》等;写过反映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诗歌,如《大帅》《人变兽》与《太平景象》等。试想,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实现英国式“民主”的政治制度?怎能实现“农村建设计划”?怎么能有“自由”?“美”的载体“自由”没有了,“美”的载体“爱”也没有了,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祖国也找不到一块像康桥一样世外桃源的“美”,那么怎么可能有“美”的存在呢?因此,徐志摩1928年重游故地康桥、写作《再别康桥》时,几年前在康桥留学期间形成的以“爱”“自由”与“美”为中心的“单纯信仰”已经无情幻灭,《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惜别诗,它是诗人“单纯信仰”无情幻灭后的一份诗意祭奠,是诗人为夭亡的美好理想与信仰而作的一次深情忧伤的悼念!4、《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本诗作于1928年11月,作者自英国返国途中。由于作者旧地重游,重访昔日留下美好回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故为“再别康桥”。作者于1922年首次告别康桥时曾写下题为“别了康桥”一诗,其后又写过《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这些诗文均抒发了作者对曾经抚育过他的康桥无限眷恋之情。如今,又要和它告别,往日物事涌上心头,自然难舍难分,惆怅莫名。5、作品: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6、意象:即景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7、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美读感知,寻找画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体悟感情,把握节奏,大声诵读。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诵读这首诗的语气语调应该是、。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这种感情是直白的抒发出来的呢?3.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你抓住景物为每幅画面取个动人的名字)二、美点研讨、品读诗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问题探究:“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1、共同探究第一幅画面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有怎样的内涵,通过怎样的词语或修辞来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时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A、意象B、炼字4 C、情感D、语气语调1、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第一幅画面的思路来赏析: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有怎样的内涵,通过怎样的词语或修辞来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时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A、意象B、炼字C、情感D、语气语调三、知人论世、探究文本——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这种“愁”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诗人究竟向什么道别?资料一: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我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我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徐志摩《猛虎集·序文》资料二:“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吸烟与文化》资料三: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胡适《追悼徐志摩》资料四:现实是,志摩遭遇了婚姻的破败与爱情的危机,他不得不在皓首穷经中写作、写作,以应付太太(陆小曼)的高消费。志摩回到中国的大学讲台,用全英文讲学,却遭到了师生的非议,他陷入恐慌之中……——胡适《追悼徐志摩》资料五:康桥是诗人生活的梦、爱情的梦、艺术的梦,诗人像呵护自己的情人一样,不忍心打扰她。同时诗人也清楚地认识到,康桥带走了自己的一切,带走了自己的灵魂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梦想;这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康桥。——张五芳《再别康桥读后感》四、呈现美景、抒写性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学们,少年是诗的年纪,青春是歌的松柳,请同学们舞动自己青春的激情,为自己初中母校仿写一首诗。(要求:六人一组,第一、二小组负责写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从第三组开始每组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个意象,第二个同学根据意象从课文里选一个合适的句子。第三个同学根据课文的句子进行仿写,第四、五个同学把这个诗句改写成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第六个同学把有感情的朗读出来。)4 课后巩固——有效训练、反馈矫正一、基础题——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叫不简单!1.填空。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我衣袖,不带走。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二、能力提升题——挑战自我,超越自我!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作业布置——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基础训练】(必做)1、背诵默写全文;2、整理学习笔记;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拓展阅读】(选做)1、《我所知道的康桥》2、《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研究性课题】(选做)以古代送别诗与本文比较,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