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00 KB
  • 2023-12-05 03:30:02 发布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0.1元=50元=60元”为什么? 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也称“新理想”派。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作者介绍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于1912年12月完成,1913年1月1日发表在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上。作者青少年时代一直与父亲不和,父亲对他选择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持反对态度。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志贺直哉以此为主题写下了不少作品。《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清兵卫与葫芦 (2)相关知识白桦派:日本__________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_________、武者小路实笃等。反映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年轻一代的文艺思想,否定自然主义,提出新理想主义,宣扬_________。作品感情纯真,格调昂扬,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在艺术方面,文体新颖,清淡含蓄,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深沉而典雅的心境。现代文学有岛武郎人道主义 一.检查预习: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zhōnglǔduōSuOhēchìjīngxīnyìguāijué 结构层次(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序幕清兵卫放弃葫芦开端  清兵卫爱好葫芦发展  清兵卫买到一个好葫芦高潮  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尾声  清兵卫改变爱好结局  葫芦被卖出高价 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第一部分:一至六段。首段是概述,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个情节线索勾勒出来;另外五段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叙述清兵卫是如何“热中于葫芦”的。二、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来进行描写。展示清兵卫的爱好与他人的不理解,最终清兵卫的爱好被生生地扼杀。 一、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请思考:2、小说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开头?有什么作用?1、“这件事”指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 课堂突破一、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描写是什么?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喜欢收拾葫芦,看葫芦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第一,使情节更丰满。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第二,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爱痴护赏 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1、在传统小说中,矛盾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请问文中有几对矛盾,那一对是主要矛盾明确:3对,父子矛盾、主客矛盾、师生矛盾。父子矛盾是主要矛盾。2、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精读第二部分,理解掌握“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1)客人与父亲喜欢的葫芦与清兵卫不一致;(2)清兵卫买到一个好葫芦;(3)清兵卫上课玩葫芦;(4)教员没收葫芦;(5)教员家访,训斥清兵卫;交代父子矛盾的起点父子矛盾存在的原因教员与清兵卫的矛盾冲突,为下文父子矛盾的爆发蓄势矛盾的发展以及引爆! (6)父亲揍清兵卫(7)父亲砸葫芦;(8)教员扔葫芦(9)校役卖葫芦(10)古董店收购并高价卖出葫芦(11)清兵卫改变爱好父子矛盾爆发,并成为后一情节中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的新起点为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蓄势。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爆发。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爆发之二。矛盾爆发的结果。 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3、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4、一毛钱买的葫芦,被卖至五十块、六百块钱。摇摆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 小结:“摇摆“的作用: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1)清兵卫个性独特,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0.1元=50元=600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探讨交流: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小结:对比作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的鉴赏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保守。(2)“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明确:“又开始嘀咕了”。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清兵卫:爸爸教员客人同情批评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小说主题 小说主题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炼金术士》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清兵卫对爱好的执著,与牧羊少年对宝藏的执著,是一实一虚的,一个从普通生活场景来写,一个从奇幻故事来写,都具有类似寓言的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你很优秀,真的!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 体验感悟:小结: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个性;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送给你们的话: 布置作业: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