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0 KB
  • 2023-12-05 02:00:02 发布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中语文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中语文叙事要有波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日期2013年10月3日第周星期第1--2节教学年级高中2013年下期科目语文课题教学班级高中13级04,12班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方法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写出波澜的技法 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兴波澜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步骤及要点:一、新课导入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中国的园林,往往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有张有弛、跌宕起伏,波澜曲折的文章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二、(一)思考一下问题(1)什么是事件的波澜?明确:文章的起伏变化。(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明确:(1)文章的波澜是由事物的复杂性决定的。(2)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 情节曲折起伏,则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插入①打油诗:天下文章属敝乡 ,   敝乡文章属老张 ,    老张不如我兄弟 ,    兄弟请我改文章 。5 并提问: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明确:(1)“我”的文章写得最好;(2)层层铺垫,把自己推到了最高峰。 提问: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明确:明确:欲扬先抑,起起伏伏,吊足胃口。(3)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明确:(一)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选材)  (二)巧用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好方法。(构思、技法) 三、构思技法 1、设置悬念,扣人心弦2、情节突转,出人意料3、抑扬互变,摇曳生姿   1、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技巧,关键在于通过具体情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情节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时候再交“底”。    资料: 《在柏林》片段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了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了口:……让学生续写结尾……“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们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结尾参考)点评: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老妇人重复数数,又加以小姑娘们一次又一次笑的渲染,然后再陈述原委。文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在设置悬念。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悬念和渲染,后面的陈述才有慑心动魄的力量,才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战争多么可怕。5 2、情节突转法 ,出人意料指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直到情节达到高潮时笔锋突转,使人物命运的变化或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结尾 示例:慈善家  莱尼斯·拉脱维亚  他有钱,他心软  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  随后伸手,入口袋,(让学生续写故事)  慢慢掏出……手帕来! (可他掏出的却是“手帕”!至此,情节发生了一个大突转,就把这个慈善家虚伪的面目刻得淋漓尽致。)3、抑扬互变,摇曳生姿   所谓“抑扬互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资料: 一位同学以《距离》为题写“我”带着“隔膜”的心态踏进了继父的家门,为了鼓励我努力学习,继父每天晚上都捧着一本书,陪“我”读到深夜。不管多累,第二天早上他依然出苦力,干活挣钱。一年365个夜晚的伴读,渐渐愈合了“父女”间的距离。如果就此收尾也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匠心独运,设计出了石破天惊的突变式结尾:(先让学生设想结尾)结尾参考:收到通知书那天。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无尽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地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当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点评:突变式情节设计迸射出浓烈父爱的强大震撼力,激荡起读者心头感情的潮水。在具体写作中,也应该掌握好一定的“度”,做到“抑扬要自然,转换顺畅”。否则,就可能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更切莫故弄玄虚,否则便会画虎类犬。四、实战演练 下面一篇文章的结尾删去了,请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情节有波澜且符合作者的思路和作品主旨,思想意义深刻。有无教养我站在公交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麻木不仁十五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5 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公交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我看不惯这种现象,故意对旁边的乘客说:“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啊!”,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说的是啊,说的是啊,”那乘客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吧。”我继续说。 我又瞪了瞪那个小伙子,可他却无动于衷。“真不象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此时,这位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了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啊,还不给老人让座!”…… (学生讨论续写)提示:要生波澜,应该有其他人物开口说话了。大家认为可以是谁出来说话?说什么?或者有什么动作乃至神态能生出波澜? 结尾参考:“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囔起来,“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主要探讨了以上三种兴波澜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适当的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作业布置自拟题目或从下边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①我__(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②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③疙瘩是怎样解开的 ④误会板书设计  记叙文如何写出波澜1、设置悬念,扣人心弦2、情节突转,出人意料3、抑扬互变,摇曳生姿教学后记: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