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50 KB
- 2023-12-05 07:5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簇新(cù)饿殍(piáo)媲美(bǐ)汗涔涔(cén)B.蹙眉(cù)怜悯(mǐn)嫉恨(jí)残羹冷炙(zhì)C.褶皱(zhě)孱头(chàn)赊账(shē)不可估量(liàng)D.鬈曲(juǎn)庠序(yáng)攻讦(jié)有史可稽(jī)2.下列文句完全无错别字的选项是(▲)A.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慨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我剩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B.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C.这时,远远的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D.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罄石上的时候。3.下列文句中,□□□□依序而填的成语,最适当的选项是(▲)这本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加以推崇,毫无争议。全书角色刻画□□□□,情节发展□□□□,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A.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井然有序/汹涌起伏B.言人人殊/志同道合/唯妙唯肖/千锤百炼C.众口铄金/同声附和/别开生面/波澜壮阔D.众说纷纭/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回百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④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A.⑤①⑥④③② B.⑥③⑤②①④ C.⑥③④⑤②① D.⑤②①⑥③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C.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D.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由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媲美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7.下列句子的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老师,我最赏识的是物理老师,因为他的课从不让同学们觉得枯燥。B.虽然只是几个红薯,但毕竟是六弟从江西老家带来的,于是我也就笑纳了。 C.他一向沉默寡言,也没有朋友,所以这次我们几个去看望他,令他深感荣幸。D.听说贵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特地登门学习,请多作指教。8.对以下名联所咏之作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咏杜甫联,上联重在言杜甫诗歌主题,“为民请命”,下联言其成就,冠以“诗圣”之名号。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咏辛弃疾联,“铁板铜琶”寓指豪放词风格,“继东坡”言辛弃疾在豪放词发展上的贡献;辛弃疾曾以《美芹十论》劝谏以表收复失地的愿望。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咏白居易联,上联前两句写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再言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受人喜爱,下联写其在杭州任职修筑苏堤一事,又言其亡故后葬身洛阳香山。D.“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咏文天祥联,上联嵌其作品《正气歌》,下联“信史照尘寰”则暗引“留取丹心照汗青”。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弃甲曳兵而走。1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C.夫晋,何厌之有D.以其无礼于晋11、“言外之意”指话语里喑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传达室门口放着一只很雅致的花盆,司机小牛绕着花盘走了一圈,瞅着门卫张大爷问:“张大爷,这花盆挺好看的,放在这儿可惜了啊?”张大爷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 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 (2)司机小牛经常把轿车停在单位大门外,张大爷不放心。,终于忍不住问小牛:“小牛啊,把车停在这儿,不怕调皮的小孩子砸烂了玻璃、划坏了车子?”小牛不屑道:“张大爷,这是公家的东西!” 小牛的言外之意是: ▲ 12.下面是一段介绍微信的文字,请概括其四个方面的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②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且支持iPhone、Android、S60等不同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③用户可以同时与最多10个好友进行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聊天。④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交流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⑤1M流量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以及约1分钟的视频信息。1234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3-14题。(6分)第一节我教书多年,还存一点好奇心,每当我教到最后一堂课时,就会发问卷给学生:今年你最喜欢哪些诗和文?……几乎有十一、二年,票选第一名的作品都是契可夫的《Misery》。
第一节这篇小小说讲一个驾马车的老头,独生子死了,在大雪纷飞的冬夜到戏院门口载客。上车的客人都急着教他赶路,他却嘟嘟哝哝诉说着儿子的死。于是,客人们就产生了六、七种不同的反应。大多数人都教他闭嘴,快赶路!甚至有人用皮靴踢他、骂他糟老头。另有一两个旅客表示关心,问了他儿子的情况,不过,他们仍然很快地忘记了有这么回事。人总是那么健忘,尤其是对别人的事。这故事很简单,叙述也没什么花俏之处,研究生们会这么重视它,令我颇觉得欣慰。因为这个小小说完全讲内心世界,呈现的是心境。老马车夫在大雪中送完了客人,最后回到他简陋的屋子,牵着马入马厩时,他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听到我的话之后,还有一点同情的样子。契可夫用他悲悯的眼睛,来看别人对他人悲伤的反应。第二节(齐邦媛《雾渐渐散的时候》)13.依据上文,推断下列关于契可夫小说《Misery》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不超过五个B.以车夫一个晚上的载客经历为故事主线C.采用倒叙手法,向前追溯历次的载客经过D.车夫认为聆听他说话,还有一点同情的,只剩纷飞的大雪14.上文作者对学生喜欢《Misery》而颇觉欣慰,主因应是乐见(▲)A.学生能仔细审视社会底层的贫穷B.学生能理解小说作者的悲悯情怀C.学生能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所感动D.学生能分析简单而不花俏的叙事技巧(二)阅读下文,完成15—16题(6分,每题3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15.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阐明了全文的基本观点,生动、含蓄、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
B.句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 C.“运用脑髓”的意思指思考,需要啥要先拿定主意。“放出眼光”指分辨好坏,认真挑选;“自己来拿”是说有目的地主动去拿。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16.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逃避主义的态度,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而且专门喜欢吸收遗产中的消极因素。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神木李磊①那棵树长得并不特别,在树当中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段都算是很平庸的那一种。它生长在一座破败的祠堂背后,像一个躲得并不严实的人,露出一头蓬乱的头发。它一直偷偷摸摸地生长在高墙背后,过了上百年也没有伸出头来。如果不是它的根须穿过墙壁伸到祠堂里来,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意它的存在,谁会注意一棵貌不惊人、势不惊心,甚至看上去还有些畏畏缩缩的树呢?②有人曾爬上祠堂,去打探那棵树的尊容:那是一棵驼背的树,主干只有碗口粗,离地不足两米便枝蔓丛生,而且所有枝蔓没有一条是伸直的,都蛇一样在半空中爬行。③我想象那棵树的样子,觉得它挺有意思。因为它的所有枝桠不分主次,都平等地拥有生长的权力,可是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没了树的样子。一棵树在没有任何乔木压迫,也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只要从墙后伸出头来便可以过上阳光丰足、雨水充沛的日子,而它却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④我们关注它的那几年里,那树一直保持原状,没有长壮更没有长高,仿佛独立于世界之外。当它身边那些高大的乔木纷纷被委以重任,成为房屋的栋梁时,它却一直安安稳稳地生长在那里,年复一年地枯荣,只是维持生命存在这种状态。这样的日子谁都不知道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就当这棵树索然无味的生活将永无止境持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而来的一场暴风雨,打破了原有的宁静。⑤
那场暴风雨带走了村里很多东西,包括一些草垛、一些老树、老屋,还有一些人。人们在清理风暴带走了那些物件时,发现祠堂倒了。我们看清了那棵树,它的根部已有坛口粗,根部以上便扭曲如一棵古虬的老藤。在这块水土丰盈的平原里,坛口的树木早该高耸入云了。于是我想,如果那树不是生在高墙的背后,而生长在人的身边,如果人可以轻易地接近它,随随便便地修剪几斧子,也许它会越过身边的建筑与树木,成为平原的至高点,成为栋梁之材。⑥可是,如果它真的成为栋梁之材了,它还能站在那里吗?⑦在重建祠堂时,有人提议将树伐掉,以除后患。而锯条却在进入那棵树的核心区域时猝然迸断。树倒下之后,人们在它核心区域看到的是一种肉红色木质,细致缜密的年轮紧紧地缩在一起,像凝固在岩石里的纹理,可以想象那些年它生长得多么艰难。⑧树倒了可根还活着,有人毛遂自荐去挖根,可拨开泥土就傻了眼,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棵树的根,而是一棵树埋藏在地下的王国。那根不是普通乔木的须状根而是球状根,那根像红薯一样把阳光的能量与泥土的养料都悄然储存在了泥土以下。那树的根系异常浩荡,体积几与树冠等同,连青砖的墙基都被搂抱在怀中。谁能想到看上去那么卑微的一棵树,会有这么浩荡的根呢?17.我为什么觉得那棵树“挺有意思”?请概括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赏析划线句“可是,如果它真的成为栋梁之才了,它还能站在那里吗?”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①②两段对这棵树的外形进行具体详细的描写,有什么用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托物言志,借树喻人,试探究“神木”寄寓了哪些生存智慧。(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1——24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同“按”,按照)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失去)D.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欺骗)2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23.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2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5——26题(7分)秦楼月向子湮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2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默写。(5分)2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2)念去去、 ▲ , ▲ 。(柳永《雨霖铃》)(3)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4)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四、作文(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选。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
-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学案(1)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孔子世家》教案1 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练习(3)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2 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 湖南省长沙市美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湖南省长沙市美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课时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湖南省长沙市美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7课纪念刘和珍君课时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湖南省长沙市美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3课大堰河课时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湖南省长沙市美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