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3-12-04 10:20:07 发布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能力目标: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教学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集体朗读)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2、解释下面的词语。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归根结蒂 :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4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三、推进新课。诵读文本,感知文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一)解题,理清脉络对象:母亲、母亲、孩子内容:爱层次:母爱、父爱、孩子明确:1、体验母爱(1-3)2、感受父爱(4-7)3、完善自身(8-10)(二)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学生自主解决,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明确:特点与区别:母爱①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优缺点:母爱①伟大,渴求。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父爱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问题四: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差别的原因。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父爱——成长时期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小结:(初步得出弗罗姆观点,集体朗读)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问题五: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比较:前者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后者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通过此段说明,引出最后一部分。(问题引入)4 第二课时(三)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②树立起两个形象。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对文章进行小结,以时间和逻辑的顺序,分析了爱是一种能力。(对照板书)四、合作探究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2、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的亲情。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4、尝试回答问题: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畅所欲言,深入探究)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我们再来听听弗洛姆的哲思箴言,看精彩语段五、课堂小结4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六、情感延伸,真情书写(课后作业)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板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父爱——成长时期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