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3-12-04 09:40:07 发布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3课 哈姆雷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雷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能力目标:1、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方法: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哈姆雷特(板书)二、作家作品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4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三、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2、节选剧情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3、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4 四、布置作业课下阅读《哈姆雷特》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2、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3、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4、个性化的语言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4 二、品评人物形象1、品评人物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2、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明确: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3、名家观点三、作业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200字左右)板书设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