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3-12-03 00:40:06 发布

高一人教版习题 语文第1编5-1随堂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编 必修五 第1节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蛊惑(ɡǔ )        逾越(y ) 蕴藉(j) 惊魂甫定(fǔ ) B.梵文(fn) 搠倒(shu) 模样(m) 鲜为人知(xiǎn) C.拮据(j) 毗邻(p) 轻鸢(yuān) 言简意赅(ɡāi) D.招徕(li) 彤云(tōnɡ) 箭镞(z) 强颜欢笑(qiǎnɡ) 解析:A.“藉”读ji;C.“据”读jū;D.“徕”读li;“彤”tnɡ。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渎职 掾吏 付梓 锱铢必较 B.仓廒 泄气 悱恻 得鱼忘荃 C.抿嘴 流敝 揖录 蛊惑人心 D.消耗 谗言 辖制 钟南捷径 解析:B.应为“得鱼忘筌”;C.应为“流弊”“辑录”;D.应为“终南捷径”。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场争夺无名高地的激战整整________了八个小时。 ②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次在这里________怎样镇压农民起义。 ③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________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继续 策划 证明 B.持续 策划 证实 C.持续 策动 证实 D.继续 策动 证明 解析: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持续:延续不断。策划:筹划、谋划。策动:策划鼓动。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的真实性。证实:证明其确实。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近年来,慈善事业在我国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国内慈善组织数量缺少,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普遍有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B.近年来我国又大幅度提高了对澳铁矿的进口额,形成了对澳矿的单一过分依赖,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澳政府为所欲为,以为中国离开了他们就玩不转。 C.神舟七号飞上了苍穹,遨游于碧霄,并且,翟志刚还完成了完美的太空行走。这一重大事件使全体华夏儿女欢欣鼓舞,大快人心。 D.利物浦队近来状态咄咄逼人,凭借队长杰拉德今晨上演“帽子戏法”,利物浦队主场5比0横扫阿斯顿维拉队,与领头羊曼联的积分差距缩小到1分。 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吗? B.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C.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D.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解析:A.“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反问句、“否认”“不会”,逻辑混乱。B.结构残缺,“首映4天半”,缺主语。搭配不当,“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C.“提高……状况”搭配不当。 答案:D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段写景的文字,描写的是“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的景象。④统领全段,应先陈述草原带的景象,②紧跟④后;再陈述森林带的景象,①紧跟②后,③⑤描写森林里的景象,先交代方位“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③应在⑤前。 答案:④②①③⑤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7.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 ①示例:叶三看画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②叶三懂画 ③叶三评画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8.“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匋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表现季匋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 9.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100字以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己。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 (或: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或: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了棺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作者在《胡同文化》中也曾有类似写法,文尾以“再见呀,胡同”体现对封闭的胡同文化的清醒认识。) (注:角度不拘,有无具体例子均可,言之成理即可) 三、语言表达 10.8月6日,投资高达1.5亿元人民币的电影《孔子》在北京启动,一向被人视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老夫子,在导演胡玫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标准是“不但要高大英俊,而且要懂武功,会谈情”。孔子形象的标准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请拟写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不同看法。要求:支持者需说出两点理由;反对者要针对支持者的理由来反驳。(每句回答不超过80字) 支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支持者:历史无法还原,孔子形象根本无法有一个定论,况且电影主要是让大家娱乐的,因而增加一些娱乐性也是无可厚非的。 反对者:孔子形象虽无法还原,但还是要忠于历史典籍及几千年来孔子在国人心中固有的形象,不能以增加娱乐性为由颠覆孔子的圣人形象。 (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1.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既是一片缀满奇珍的天空,能展现我们创造的激情;又是一泓漫溢的春水,能滋养我们瑰丽的生命。 12.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②“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