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9.50 KB
  • 2023-05-07 07:04:02 发布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第13讲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含解析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第 13讲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线索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文明
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
巨大灾难的同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 20世纪二
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引起国际政治
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线索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调整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等,社会主义建设历经曲折,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 30年代,在经济
危机的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
式。
线索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思想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
术、音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体现新时代的特征。
项目
       年份
考向       
2020 2019 2018
试题分布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 新高考卷Ⅰ(山东卷), — —

革命与建设 13(农业集体化)
渡过危局的罗斯福新


全国卷Ⅲ,
34(美国
劳资矛盾
加剧)

色彩斑斓的世界艺术
全国卷Ⅲ,34(现代主
义美术)
全国卷Ⅰ,
35(现代
主义艺术)

命题
视角
高考对本讲的考查集中在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大危机
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举措以及现代文学艺术上。命题提供新材料,
多角度切入,灵活地考查苏联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从横纵对比的
角度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
学科素养。预计今后高考将会继续关注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以及不同文艺流派的特

一、苏俄(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走向成熟;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第一次世界大
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
①“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
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彼得格勒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⑤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
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
(2)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农
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3.新经济政策。
(1)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2)特点: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
(3)评价。
①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
4.苏联模式。
(1)背景:1924 年 1 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
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
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
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1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