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1 KB
- 2023-12-17 03: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江山市重点课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课题组通过一年来对高中英语课堂的观察和反思,结合学习研究相关著作文献,对于导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失效或无效的原因作出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本校各年级针对各类课型开设了实践课。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交互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强调人际交往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在课业、个人成长、学习策略及社会交往技巧等方面得到发展( Nunan,1992)。小组合作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够拓展大班授课时学生的学习空间。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能较好的得到强化。
然而并非所有的小组合作活动都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习英语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汉语或方言进行交流;在异质小组中,个别学生“控制”讨论活动,致使其他成员无事可做;小组活动开始后,学生不能立刻进入角色而造成时间浪费;学生对讨论话题无话可说,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形同虚设等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希望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反思等方式,找出影响小组合作活动有效性的原因,并运用公开课、论文、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载体,展示和实践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的解决方式。课题组成员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授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过程反思
(一)研究进程反思
1.计划落实反思
课题小组于2007年3月建立并于9月被江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和江山市教科所立项。由于课务调整和B老师工作调动等原因,课题组将观察对象从“江山中学高二(5)(6);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实验班);滨江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及其英语任课教师”扩展为中学所有的高中英语课堂和全体英语教师。
通过2007年10至2007年12月近两个月的课堂观察以及与其他英语教师的交流,课题组发现小组合作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频繁出现,但用“失败”两字来概括许多不成功的小组合作活动有失公允,所以决定将课题中的“失败原因”研究改为“失效原因”研究。
2.学习行动反思
1)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本课题组共到外地观摩听课7次,本课题组成员参与近30人次。
2)与杭州学军中学、宁波镇海中学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课题组经常与两校相关教师互通信息、交流教学心得。
3)学习了大量书籍和文本材料,包括《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的科研方法》、《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鲁子问)以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关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论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资料。
3.课题组成员合作反思
研究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爱好,对问题有着共同的兴趣。活动本身也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课题组始终坚持轮流开公开课,开课后必评课议课的原则。但由于繁重的课务,每月一次的课题组“碰头会”数次不能如期进行。
(二)采用方法反思
1.课堂观察
课题组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对高中英语课堂采取了分类观察的方式(如常规课、示范课、汇报课/听说课、阅读课、综合技能课、书面表达课等)。
2. 课题组在课后对每节课进行了及时的评课,将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失效的原因记录在册并商讨积极可行的解决方案。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后,课题组选派一位成员就一典型教学案例在另一同类班级再次授课,以检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3.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会。课题组经常通过局部调查(学生针对一个或数个问题进行书面汇报或解答)和各年级学生的小型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
三、结果分析:导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1.小组合作活动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似乎成了现在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三步曲。但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的现象较普遍,其中跳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直接进入表象“热闹”的合作活动阶段从而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失效更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1 Unit4 Earthquakes 的Reading部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You’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out. What will you take out and why?
在大屏幕上呈现上述任务后,该教师下达了指令:Please discuss it in your group in three minutes. After that, every group should choose a student to report.
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当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但如仔细观察可发现,在活动过程中,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掌握了思考和发表观点的主动权,因为思维活跃,英语基础好,他们会抢先将自己的理解、想法、建议说出来,而英语薄弱生、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英语表达机会。他们要么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么始终保持沉默。尽管在小组汇报时,也有个别英语薄弱生代表本组发言,但汇报内容却并非他们思考所得.
不良后果:
1)由于缺乏个体的自我思考过程,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学生汇报时,阐述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完全复述他人观点,而非小组合作活动的产物。
2)长久以往,英语薄弱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被挫伤,从而陷入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3)授课教师以后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将会越来越难,这将使一部分教师最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产生怀疑,进而走“新课程,老教法”的路子。
对策:
课题组讨论后认为合理的小组合作活动流程应该为(如图):
教师布置任务→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组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组内成员补充→教师或学生评价。
因此,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B老师采用上述小组合作活动流程在平行班开了一节实践课,效果良好。
2.小组合作活动缺乏英语语言的使用
小组合作活动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参与了各种英语语言活动,并运用英语去解决问题。笔者观察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汉语、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甚至闲聊,汇报者在汇报过程中使用英语的频率很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案例二: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7 Unit1 Living well 的Warming up部分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任务:Disabled people live a hard life every day. Can you design a short play in your group to show us disabled people’s hard life? You’ve 8 minutes to prepare.
8分钟后,各小组开始将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用英语短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总共有4个小组先后展示了小组合作活动的结果。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引发了全班的热烈掌声,听课教师也频频鼓掌。但让课题组感到失望的是:虽然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大多数短剧都几近于哑剧,操练和实践英语的机会几乎为零。
案例三: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的Reading部分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网页介绍加拿大,并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网页的框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白纸和彩笔等)。介绍小组合作结果时,汇报员必须拿着画好的网页框架向全班学生介绍。在经过约长达12分钟的准备后,各小组代表开始介绍成果。可结果是:只见各小组展示五颜六色的彩图,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精美的图画和网页构思上。至于小组代表是否运用英语介绍网页,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总之,整个小组合作活动缺乏英语语言的输出,本节英语课的后半节课无异于一节美术课。
对策:
1)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应尽力向学生阐明:英语小组合作活动主要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和合作,运用英语,增加英语语言储备。教师也应该将“是否有效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作为评价小组合作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2)小组合作活动时,词汇量少和相关课堂交际英语的匮乏是学生放弃使用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课题组建议英语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开始之前先呈现一些与小组合作活动相关的词汇、句型以及教科书中有关日常交际功能意念的项目,这将既有利于降低任务的难度,使任务更具有可操作性,又能较好的保证学生在合作活动时,开展英语语言实践。这也符合Nunan所提出的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3)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巡回课堂,进行监督和提供帮助;或设置一至两个“检查员”,监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汉语和方言。对于用汉语和方言聊天的学生可采用善意的惩罚,如:让他们在课堂上唱一首英文歌等。
3.教师指令语拖沓冗长、用词生僻
教师指令语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活动是否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如果授课教师指令语拖沓冗长、用词生僻,学生(尤其是英语薄弱生)就会误解教师的意图或不能直接领悟教师所指,从而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失效或无效。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讲授 NSEFC Module 7 Unit 2 Robots的Reading 部分
Satisfaction Guaranteed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学生阅读文章后,小组合作找出在不同的时间,Tony为Claire所做的事情以及Claire的反应。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指令:Now, you should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carefully. After finishing reading the passage, you should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in your group, and try your best to figure out some essential words, which can indicate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how Claire reacted to it. For example, when Claire met Tony for the first time, she thought Tony was handsome.But remember, at some certain time,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If so,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
课堂观察:授课教师的指令语共有87个单词,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学生理解指令语的时间;而且在该教师的指令语中,出现了多个生僻词汇,如:cooperate, figure out, essentia, indicate,这些词汇增加了学生对指令语理解的难度,英语薄弱生更是无所适从。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之初,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较多,有个别同学甚至拿出了英汉词典。当授课教师宣布小组活动结束时,有3个小组尚未完成任务。
对策:
为了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课题组认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应努力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 多使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尽可能避免教师指令语超出学生的语言储备量。针对上述小组合作活动,A老师在另一个平行班授课时,将指令语改为:Please work in your group and find out some key words showing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Claire’s reactions. If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共39个单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另外,课题组还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在宣布指令时,为了节省时间,语速太快导致学生无法领会授课教师的意图,进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的现象也较普遍。
4.部分教学任务不适宜或没必要采用小组合作活动
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小组合作活动备受推崇,许多教师将小组合作活动作为营造热闹的气氛,推动教学高潮产生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任何任务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那种认为英语课堂必须有小组合作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小组合作活动开展以后,非但无效,反而有害。
案例五:一位教师在讲授 NSEFC Book 7 Unit 2 Robots的Reading 部分
Satisfaction Guaranteed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Rearran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
1) Larry was going to be away from home so he hired a robot to a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