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3-12-06 11:50: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内 容
备 注
课 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勇 曹智 白瑞雪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3、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民族腾飞奉献自己的力量。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阅读《系统集成》56页、59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PPT展示“天宫一号”的图片及其发射过程的视频)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回顾:)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2005年、2008年又相继发射第二艘、第三艘载人飞船“神6”“神7”。
远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也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到底是如何让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起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信息筛选
浏览课文 理清结构
(一) 齐读课文1~3段
提问:这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导语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分析: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二) 了解新闻的主体部分
【过渡语:按一般新闻的常规写法,接下来应该写什么?
一般应很详细地描述“神5”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等。
那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 那写了什么内容?】
1、主体 回顾航天历程。(时间顺序)
2、提问: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3、学生展示自己筛选出的各时间段的航天成就。
①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②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④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⑤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⑥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⑦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⑧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⑨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文末4个自然段的作用?
作用:①从结构形式看: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②从内容思想看:突出中心,深化主题(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分析: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
三、合作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明确: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一代代航天人为实现飞天梦想而作的不懈努力探索的过程。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能力提升
你如何评价杨利伟和明朝的万户?
(提示: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宇航员,是飞天英雄,是飞天勇士,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杨利伟应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荣誉也是所有航天员的荣誉。我国的航天事业从50年代起步,经过了许许多多科技工作组者的努力,才有了杨利伟的成功。因此,我们在称赞杨利伟的同时,也不应忘了那些为我国航天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组者,我们都应向他们致敬!
明朝的万户虽然在试图飞上天空的时候,被自制的火箭炸死了,但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首先,他有飞上天空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种开拓精神就值得后人称赞!其次,万户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也为后来的技工作组者树立了榜样,所以万户虽败犹荣!
五、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附:读准字音 写对字形 积累词语
耸( sǒng )入云天 扭转乾(qin )坤 翌(y )年
横亘( gn ) 酝酿(yn ning ) 着( zhu)陆
载(zi )人飞船 记载 (zǎi ) 三年五载(zǎi )
b( ) 地 而起 直刺云xiāo ( ) 通xiāo( ) 达旦
尘封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 四战四捷
六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2、、学会写新闻
提示: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教学后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必修一人教版4.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 必修二4.12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 必修三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4.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 人教版必修五4.13宇宙的未来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13张衡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 人教版必修三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 人教版必修四4.13张衡传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 人教版必修一4.11包身工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