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3-12-05 17:1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劝学》教案(1)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2.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3.在理解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过程与方法: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该怎么学【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2.给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复习初中知识,结合练习,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五、研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备。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二次备课】4
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2.学生练习背诵。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师生都不看书),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3.文理分析。第一步:找观点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一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4.熟练地诵读这一段。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师检查。4
六、当堂背诵第一段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2.鼓励学生在大致能背的时候勇敢的尝试背诵。3.找出背诵过程中暴露的共同问题想出巧妙的背书方法。基础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靛青()木直中绳()参省()蓼蓝()槁暴()輮以为轮()砺石()须臾()跂望()而闻者彰()舆马()舟楫()跬步()善假于物()驽马()螯足()蛇鳝()金石可镂()骐骥()急躁()拓展提升:二、文言知识回顾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0)蟹六跪而二螯()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之(1)青,取之于蓝()(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4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作业布置】【教学后记】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劝学》教案(1)苏教版必修1
-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我的五样》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 我心归去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落日 消息二则》教案 苏教版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鸟啼 》教案 苏教版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苏教版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劝学》教案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