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3-12-03 12:40: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及其含义。2、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二、【知识贮备】1、“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杨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清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2、文体常识散文,文学体裁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它的最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3、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三、【课前作业】1、P步步高42页1、2题。2、了解“三一八”惨案后,假如你是刘和珍的同学,面对她的遭遇你又何感想?3、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4
四、【探究学习】1、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写了哪些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2、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描写她事迹的语言并概括她的性格特征。3、全文七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分析文本结构。五、【课堂检测】阅读下列这则新闻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前一阵子关于鲁迅作品是否“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鲁迅无疑代表着现代文学的巅峰,迄今无人能超越。那些人们习惯把“座次”排在鲁迅名后的一些现代大家,虽然也很优秀,但跟鲁迅比“落差”还不是一点点。在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的中文教育中,鲁迅的作品不能缺席,也不应缺席。但在哪个年级段的课本中,选择鲁迅哪些作品、选择多少,则大有讲究。其选择编排的标准,应该服从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教化作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本应体现的核心功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羊城晚报》)答: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第2、4节2、完成40分钟的课时练P步步高87页答案:4
课前作业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赁屋(1ìn) ②尸骸(hái)③绯红(fēi)④浸渍(jìnzì)⑤桀骜(jiéào)⑥踌躇(chóuchú)⑦喋血(dié)⑧不惮(dàn)(2)多音字①创②当③菲④干⑤仆⑥攒(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⑤⑥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菲薄:微薄。②深味:深深地体会。③造化:自然界。④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⑤黯然:忧伤的样子。⑥浸渍:浸润,渗透。⑦屠戮:屠杀。戮,杀。⑧绯红:鲜红。绯,红色。⑨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⑩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探究学习1、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写了哪些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明确:第一类人:作者不止写了刘和珍,还纪念了张静淑和杨德群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让人们记住这次惨案,警示人们不忘血案。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棋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2、刘和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找出他的事迹并概括她的性格特征。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只是记叙了作者的几次印象。我们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分析刘和珍的形象。①“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②“能够不为……反抗……。”不屈于势力,反抗校长——富有斗争精神。4
③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④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⑤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3、全文七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明确:第一部分(1、2节)纪念刘和珍的缘由。第一节是祭奠爱国死者,痛斥反动文人。第二节是意在唤醒麻木庸人。(思路:爱→恨)第二部分(3、4、5)记叙刘和珍的事迹。第三节写刘和珍在学潮中的表现。第四节写刘和珍在惨案中的概况。第五节写刘和珍在惨案中的细节。(思路:生前→遇害)第三部分(6、7)纪念刘和珍引发的思考。第六节告诫人们徒手请愿不足取。第七节烈士们的牺牲精神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思路:否定→肯定)课堂检测语文课改鲁迅作品选择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 保定市铁路第一中学 2013——201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题纸x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小狗包弟》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句子成分分析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 七中嘉祥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