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8 KB
  • 2023-11-16 17:40:03 发布

24 诗词五首 -春望-人教版语文八年上册教学资源x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望》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第二首。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被叛军所俘,深陷长安时所作。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散,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深沉含蓄,感人至深。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初中以来的诗歌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品读诗歌的方法,分小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朗读诗歌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4、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迁移阅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介绍杜甫 2、出示杜甫诗作《春夜喜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定居四川成都,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表达了喜悦的心情;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诗歌。 3、杜甫还有一首写在春天的诗《春望》,同样是在春天,诗人又望到怎样的景象?又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春望》。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试读。 2、感知诗歌内容 ①诗题为《春望》,那诗人在春天望到了哪些景物呢? ②哪两个景物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烽火”、“国破”。指名学生介绍安史之乱。 ③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战乱中的诗人又有怎样的个人境遇呢?指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④诗人在春天举目四望,哪些诗句又在描写诗人的形象?试着描绘一下诗人当时的样子。三、品读悟情1、学生齐读诗歌 2、 在诗中,诗人往往通过景和物来寄寓情感,诗人还通过诗人形象来传达情感。接下来:小组合作,选取诗中对景、物以及人的描写,体会其中的情感。 ①小组合作探讨,品读悟情。 ②班级内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3、情境朗读: 面对残破的国土,他悲痛万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看到连绵的战火,他忧国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经历国破和家散,他愁苦不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归纳感情:从诗中的国破之景、家书之物以及愁苦之人的描写, 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局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的悲叹。这就是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感情。 四、赛读创读 1、教师感情朗读诗歌。 2、学生小组练读:同学们带着感情在小组内练习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可以推荐一名同学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 3、班级赛读展示。 4、师生合作创读。 五、类文阅读 1、听读杜甫的诗作《登高》 2、这是诗人晚年漂泊异乡,在秋天的重阳节登高时所写。课后同学们试着用同样的方法,从诗中的景,物以及人的形象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3、齐读《登高》。课堂结束,我们对诗歌的品读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