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MB
- 2023-04-23 14:16:04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 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标展示 核心素养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某城市化图文材料的分
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特点与差异以及城
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判读城市化的过程图,探讨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发
展生态城市,保证城市与社会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28页
[基础梳理]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3)管理、协调:各种社会组织机构。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划分 特点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工业革命以后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以及出现了“科学
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
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后果
发达国家 趋缓 较高
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
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快速增长 低
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
剧增
【特别提示】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
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素养引领】
1.(综合思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区别?
提示:前者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
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综合思维)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是一回事吗?
提示:不是。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
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
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是城市发展的
加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1)生态环境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
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城市环境污染。
(2)社会问题: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特别提示】
2.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
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
加,易形成城市内涝。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29页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及地区差异
【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通过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
程的差异,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抓住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 1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
(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第(1)题,图中四条折线分别表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折线①比重一
直在 60%以上,折线②和③比重一直在 40%以上,折线④比重最小,由于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
之和为 100%,可知折线...
课标展示 核心素养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某城市化图文材料的分
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特点与差异以及城
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判读城市化的过程图,探讨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发
展生态城市,保证城市与社会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28页
[基础梳理]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3)管理、协调:各种社会组织机构。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划分 特点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工业革命以后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以及出现了“科学
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
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后果
发达国家 趋缓 较高
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
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快速增长 低
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
剧增
【特别提示】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
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素养引领】
1.(综合思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区别?
提示:前者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
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综合思维)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是一回事吗?
提示:不是。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
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
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是城市发展的
加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1)生态环境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
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城市环境污染。
(2)社会问题: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特别提示】
2.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
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
加,易形成城市内涝。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29页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及地区差异
【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通过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
程的差异,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抓住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 1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
(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第(1)题,图中四条折线分别表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折线①比重一
直在 60%以上,折线②和③比重一直在 40%以上,折线④比重最小,由于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
之和为 100%,可知折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